还记得吗?小学几年级的时候,第一次碰到“几乘几等于18”这道题?对我来说,那简直是一场小小的脑力风暴。不是那种解不开的抓耳挠腮,而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。
三年级?四年级?好像是三年级吧。那时,乘法口诀表背得滚瓜烂熟,但接触到两位数乘法,还是觉得世界一下子变大了。18,这个数字,不像4、9那么“规矩”,能直接从口诀表里蹦出来。
所以,要拆解!
最先想到的是什么?必然是 2 乘以 9 等于 18 嘛!2 x 9 = 18,多简单直接。那时候觉得,但凡是偶数,就肯定能被 2 整除。这是我当时的“数学直觉”,简单粗暴,但管用。
然后呢?然后就开始琢磨,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?开始试呗,一个个数字往里套。1 乘以多少等于 18? 1 x 18 = 18!这下子,感觉自己发现了新大陆。原来,任何数乘以 1,都等于它本身啊!
但老师会告诉你,这还没完。数学的魅力,就在于它的多面性。
3 乘以多少等于 18 呢?这下有点难度了,口诀表里没有直接的答案。需要稍微动一下脑筋。3 x 6 = 18! bingo!看来18这个数字还挺有趣的,能被这么多数字整除。
再想想…还有吗?
没了?真的没了?小学生的好胜心开始作祟。一定要把所有可能性都找出来!
那时候,数学老师会引导我们,换个角度思考。从因数的角度,来理解乘法。 18 的因数有哪些?1,2,3,6,9,18。有了这些因数,就能轻松找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乘法算式。
1 x 18 = 18
2 x 9 = 18
3 x 6 = 18
6 x 3 = 18
9 x 2 = 18
18 x 1 = 18
你看,一下子就列举全了。虽然有些算式只是数字颠倒了一下,但对于初学者来说,把它们全部罗列出来,也是一种很好的练习。
更重要的是,通过这道简单的“几乘几等于18”,我们开始接触到因数、倍数这些重要的数学概念。这些概念,就像一颗颗小小的种子,埋在我们的心里,等待着在未来的学习中生根发芽。
再后来,学到了分解质因数。18 可以分解成 2 x 3 x 3。 这时候,对于 18 的理解,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原来,所有的数,都可以由一些更小的“积木”搭建而成。这些“积木”,就是质数。
而当我们学到负数的时候,“几乘几等于18”又有了新的解法。
(-1) x (-18) = 18
(-2) x (-9) = 18
(-3) x (-6) = 18
(-6) x (-3) = 18
(-9) x (-2) = 18
(-18) x (-1) = 18
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?数学就是这样,随着知识的积累,你会发现,原本看似简单的问题,背后隐藏着无限的可能性。
时至今日,再回过头来看“几乘几等于18”这道题,它早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算式,而是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,以及对数学最初的热爱。它像一个引子,带领我走进了数学的奇妙世界,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乐趣。它也提醒我,学习数学,重要的不是记住多少公式,而是要培养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,一种探索未知的精神。
所以,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,不要害怕,大胆地去尝试,去探索。说不定,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。小学数学,不仅仅是数字和符号的堆砌,更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。而这道 “几乘几等于18”,就是一把小小的、却意义非凡的钥匙。你说是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