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几乘儿等于24的奥秘:从小学算术到人生哲学


几乘儿等于24

这个问题,你是不是觉得有点……小儿科?

但它真的只是一个九九乘法表里的普通问题吗?我不这么认为。它就像一个藏在集体记忆里的暗号,你一说出口,就能瞬间把一个成年人拽回到那个蝉鸣不止、风扇吱呀作响的夏日午后,手里攥着一支被汗水浸湿的铅笔,面前是写满了红色叉叉的练习本。

那个时候,老师或者爸妈,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问你:“快说,几乘几等于二十四?”

你的小脑袋瓜飞速运转。

“三……三八二十四!”你可能脱口而出,带着一丝抢答成功的雀跃。

“还有呢?”追问来了,像一把小锤子,敲打着你刚刚建立的自信。

“呃……四……四六二十四!”

“还有!”

这下,你可能就卡壳了。汗珠子可能就真的下来了。二和十二?那个十二,感觉好遥远,像是乘法表里的远房亲戚,不常走动。一和二十四?这……这也算?感觉像个投机取巧的答案,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。

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对“几乘儿等于24”的初体验。它不仅仅是一道数学题,它是一场小小的、关于思维广度的压力测试。

最直白的路与最和谐的伴

我们先来看看那些“标准答案”。

3 x 84 x 6

这俩兄弟,是“二十四”家族里最闪亮的明星。为什么?因为它们平衡。3和8,4和6,两个数字靠得不远不近,念起来朗朗上口,在乘法表里也是中坚力量。它们就像是通往24这个目的地的两条最常规、最稳妥的大路。一个是三步并作两步,一共走八次;一个是四平八稳,一共走六回。殊途同归,抵达的都是那个不多不少,刚刚好的24

然后是 2 x 12

这个组合,开始有点意思了。2,是个很基础的数字,但12,已经超出了九九乘法表的“管辖范围”。你需要稍微跳一下,才能想到它。它像是一条风景不错的小路,走的人没那么多,但同样能到达。它考验的,是你愿不愿意在“标准答案”之外,再多想一步。

最后是 1 x 24

这个答案,小时候总觉得有点“耍赖”。1,代表着它本身;24,就是终点。这是一条直线,最短,也最乏味。它没有任何技巧,就是从起点直接宣布了终点。它像是一种宣言:我就在这里,你来不来?在解决问题时,这往往是我们最先排除,却又最直接的方案。简单,有时反而最容易被忽略。

从一道题,到一个游戏

如果说乘法表是静态的,那么24点游戏,就是把“几乘儿等于24”这个问题彻底玩活了。

抽四张牌,用加减乘除,算出24。这简直是童年智力游戏里的“圣杯挑战”。

来,给你四个数:3, 3, 8, 8。

你怎么算?

(8 ÷ (3 – 8 ÷ 3)) 这种烧坏CPU的算法当然不是我们当年的玩法。

是那种“有了!”的灵光一闪。

“有了!8除以3,不对……那……3乘以8!等于24!剩下那两个3和8怎么办?”

“我知道了!3乘以8等于24,另一个8减3……不行……”

这种抓耳挠腮,这种思维的碰撞、试错、重来,才是24点游戏的精髓。它告诉我们,通往24的路,远不止乘法这一条。你可以迂回,可以取巧,可以把几个数字先“捏”成一团,再用它去“攻击”另一个数字。

比如经典的 3, 3, 7, 7。

7 – 3 = 4。 7 – 3 = 4。 4 x 4 = 16……失败。

换个思路!3 x 7 = 21。 21 + 3 = 24!成了!

那一瞬间的快乐,不亚于解开任何一道世界难题。

24,不止是数学,更是人生的隐喻

为什么是24?

一天有24小时。一个不多,一个不少。

我们每个人,每天手里都握着这笔固定资产。你怎么把它“乘”出你想要的结果?

1 x 24的人生:目标明确,心无旁骛。一辈子就做一件事,做到极致。就像一位匠人,穷尽一生,只为打磨一件作品。孤独,专注,但也伟大。

2 x 12 的人生:事业与生活,各占一半。一半时间投入工作,一半时间留给家庭、爱好和远方。需要精妙的平衡,也需要懂得切换频道。

3 x 8 的人生:可能是三份事业,每份都经营得有声有色。可能是三种身份,子女、父母、自己,每一种都尽力扮演。生活更多元,也更需要精力去支撑。

4 x 6 的人生:这或许是最“中产”的一种活法。事业、家庭、健康、社交,四驾马车,齐头并进。稳定,和谐,但也可能意味着,每一项都无法达到顶峰,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幸福感。

你看,几乘儿等于24,是不是突然变得很有嚼头?它在问你,你的人生,打算用哪几种元素,以怎样的方式,组合成你的“24小时”?

别忘了,世界还有负数和分数

讲到这里,你以为就结束了?

不。

-4 x -6 = ?

等于24。

-3 x -8 = ?

也等于24。

负负得正。这是不是也像人生?那些挫折、失败、痛苦(负数),当它们相遇、碰撞,经过时间的淬炼,也可能“相乘”出一个意想不到的、积极的结果(正数)。一段失败的感情,让你更懂得如何去爱。一次惨痛的创业,让你收获了宝贵的经验。那些“负面”的经历,恰恰构成了你人格中“正面”的坚韧与智慧。

然后呢?

0.5 x 48 = 24

1.5 x 16 = 24

√576 = 24

当我们把视野从整数的王国里解放出来,会发现,能得到24的方式,是无穷无尽的。

这不就是创新吗?不就是打破常规吗?当所有人都挤在3、4、6、8这几条赛道上时,你能不能找到属于你的“0.5”和“48”?你是否敢于用一个不那么“整数”的自己,去乘以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机遇,最终也得到那个令人满意的结果?

所以,下次当有人再问你“几乘儿等于24”时。

别急着回答“三八二十四”。

你可以笑一笑,反问他:

“你问的是哪一种24?是小学算术里的24,是扑克牌游戏里的24,还是我们这一天24小时的24?”

“你想要的,是整数的人生,还是……也允许有小数和负数的存在?”

你看,一个简单的问题,就这样变成了一场深刻的对话。

而这,或许才是这道题,缠绕我们这么多年,真正迷人的地方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