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得承认,这个问题最初绊住我的时候,我正蹲在阳台上,手里拿着一把卷尺,脑子里一团乱麻。那块刚买回来的户外防腐木,尺寸标签上赫然写着“总面积:3.84平方米”。我想把它裁成几块,铺成一个长方形的小平台,旁边好放我的那些花花草草。于是,一个魔咒般的声音开始在我脑中盘旋:长乘以宽等于三点八四……不对,是三十八点四!当时我卷尺标的是厘米,所以是38400平方厘米。但那个问题,那个更纯粹的数学问题——几乘几等于三十八点四——就这么赖上我了。
一开始,本能反应嘛,就是找个平方根。如果“几”和“几”是同一个数字,那不就是开方嘛。掏出手机,计算器一按,√38.4 ≈ 6.19677… 后面一长串,没完没了,一个无理数。行,一个答案是 6.19677…乘以6.19677…约等于三十八点四。这感觉就像什么呢?就像你问一个厨师番茄炒蛋怎么做,他告诉你一个精确到毫克的番茄和鸡蛋的配比。技术上没错,但生活里谁这么干啊?这太“标准答案”了,太无趣了。我要的是一个可以拿来裁木头的尺寸,一个有血有肉的尺寸,而不是一串无限不循环的小数。
于是,我把问题换了个问法:不是“一个数自乘”,而是“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”,等于三十八点四。
这一下,整个世界豁然开朗。
这不再是一条只有一个终点的独木桥,而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广场,有无数条路可以通向那个叫“三十八点四”的罗马。
我们来玩个游戏,就从最简单的整数开始。
乘以1?那答案就是 1 乘以 38.4。这像什么?这像一条极其狭长的跑道,或者一条装饰用的金属条。在我的阳台上,这方案显然不行,1米宽,38.4米长?我的阳台得是个异次元空间。
乘以2? 2 乘以 19.2。嗯,好一点了。一个两米宽,十九米多长的空间。像个保龄球道,或者一个T台。我可以在上面走猫步,但我的花盆放不下几个。
乘以3?计算器告诉我,是 3 乘以 12.8。这个尺寸开始变得“亲民”了。三米宽,接近十三米长。这已经可以是一个相当气派的走廊,或者一个小型画廊的布局了。阳光从一侧的长窗洒进来,墙上挂着画,你从这头走到那头,刚好能欣赏完。
乘以4? 4 乘以 9.6。你看,越来越像个“房间”了。四米宽,九米六长。这简直是很多老式公寓里客厅的经典尺寸。沙发、电视、茶几,都能妥妥当当地摆下。甚至能隔出一小块地方做餐厅。我仿佛已经看到那块3.84平米的木板,被裁成这个比例后,在我阳台上散发出的温馨气息。
乘以5? 5 乘以 7.68。
乘以6? 6 乘以 6.4。来了!这个组合有一种奇妙的和谐感。它非常接近一个正方形,但又不是。6米和6.4米的微小差异,赋予了它一种动态的平衡。这种空间感,既稳定又不会呆板。你可以轻易地在脑中勾勒出这个场景,一个舒适的庭院,中间摆着一张圆桌,几把椅子,夏天晚上可以坐着乘凉。这个方案,我个人非常喜欢。
……
你可以一直这样乘下去。8 乘以 4.8,10 乘以 3.84,12 乘以 3.2。
你发现了吗?三十八点四这个数字,它就像一块橡皮泥,你可以把它捏成任何你想要的长条形。一个因数变大,另一个就必然变小,它们俩就像在玩一个永恒的跷跷板,乘积,那个支点,永远稳稳地定在三十八点四。
所以,“几乘几等于三十八点四”的答案有多少个?理论上,是无穷多个。
你可以让其中一个数字无限接近于0,比如 0.0001 乘以 384000。这在现实中可能是一根细如发丝但长得吓人的金属线。你也可以让两个数字无限接近,就像我们一开始算的那个平方根一样。
这个探索的过程,远比找到一个确切的数字要有趣得多。它让你思考“关系”和“可能性”。
三十八点四,它不仅仅是一个躺在纸上的冰冷数字,它是一个面积。
一旦你把它理解为面积,你的想象力就可以挣脱“长方形”这个唯一的枷锁。
谁说一定是长方形?
一个三角形行不行?三角形的面积是“底乘以高除以二”。那么,要让“底 × 高 / 2 = 38.4”,也就是“底 × 高 = 76.8”。你看,问题又转化了!我们现在要找的是“几乘几等于七十六点八”了!比如 10 厘米的底,7.68厘米的高,就能构成一个面积为38.4平方厘米的三角形。
一个平行四边形呢?它的面积就是“底乘以高”,那不就又回到了我们最初的探索嘛,底是6,高是6.4,完全可以。
甚至一个圆形?圆的面积是πr²。那么 πr² = 38.4,r² ≈ 12.22,r ≈ 3.49。也就是说,一个半径大约为3.49的圆形,它的面积就是三十八点四。我突然觉得,在阳台中央铺一个圆形的木台,好像比长方形更酷!
这个问题,从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,变成了一个几何学的设计问题,一个关于空间形态的哲学问题。
我们还可以把三十八点四看作一个抽象的“总量”。
比如,你的目标是看完一本384页的书(我们就把小数点去掉,让它更直观)。“几乘几等于384”,就变成了“每天看几页,需要看几天?”
你可以选择 每天看10页,看38.4天。这是一种悠闲的、享受过程的读法。
你也可以 每天看32页,12天看完。这是一种高强度的、目标明确的攻坚战。
甚至,你可以 每天只看1页,看384天。这……这是一种考验耐心的修行。
你看,不同的“几乘几”,代表了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和处事哲学。是细水长流,还是雷厉风行?是享受过程,还是追求结果?
所以,当再有人问我“几乘几等于三十八点四”时,我不会再条件反射地去按计算器了。
我会反问他:
“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答案?是想要一个独一无二的方正,还是想要无穷无尽的可能?”
“你是在计算一道数学题,还是在设计一个空间?”
“你是在寻找一个冰冷的数字,还是在规划一种人生的节奏?”
那个下午,我最终把我的木板裁成了 60厘米乘以64厘米 的几块,然后拼了起来。因为它最接近我想要的、那种既安稳又不呆板的感觉。当我把第一盆茉莉花放上去的时候,我感觉,这个三十八点四,终于有了属于它的、独一无二的、完美的生命。它不再是一道题,而是我阳台上的,那一小片扎扎实实的春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