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这个式子,3.58乘99等于几,你第一反应是啥?是不是下意识就想掏手机,打开计算器,啪啪啪一按,然后一个冰冷的数字蹦出来,完事。
坦白说,这没毛病。在今天这个效率至上的世界,工具就是我们手脚的延伸,何乐而不用?但,如果,我是说如果,你恰好没带手机,或者就是想让大脑活动活动,你会怎么算?
我猜,大多数人的大脑里会浮现出小学数学课上那个经典的竖式乘法。
“`
3.58
x 99
“`
然后就开始一场苦战。先用第一个9去乘3.58,8乘9等于72,写2进7;5乘9等于45,加上进位的7等于52,写2进5;3乘9等于27,加上进位的5等于32。好了,第一行是32.22。
接着,用十位上的9去乘,同样是3222,但是要记得错一位写。最后,把两个结果加起来。
“`
32.22
+322.2
354.42
“`
算完了。长舒一口气。感觉自己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脑力劳动,耗费了无数脑细胞,中间还得小心翼翼,生怕哪个进位给忘了,或者小数点给点错了。这种方法,我们叫它“硬算”,或者“死磕”。它可靠,扎实,就像一个任劳任怨的老黄牛,一步一个脚印,但就是……有点累。
现在,我们换个活法。
你再盯着“99”看几秒钟。有没有觉得它长得特别像谁?对,它就像是100块钱丢了一块钱,就差那么一点点,就圆满了。这个“差一点点”的念头,就是所有奇迹的开始。
我们能不能把 3.58乘99 这个看起来有点别扭的家伙,变成一个我们更乐意打交道的朋友?
当然可以。
99 = 100 – 1
这个小学生都知道的等式,在这里,就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。
所以,原来的问题 3.58乘99等于几,就华丽变身了:
3.58 × (100 – 1)
这是小学数学里的乘法分配律,记得吧?a×(b-c) = a×b – a×c。
于是,整个算式就变成了一场愉快的游戏:
3.58 × 100 – 3.58 × 1
看看现在,我们面对的是什么?
第一部分,3.58乘以100。这还需要算吗?简直是对我们智商的侮辱。把小数点向右挪两位,358,心算,秒出。
第二部分,3.58乘以1。这……还需要说吗?就是它自己,3.58。
最后一步,用第一个结果减去第二个结果。
358 – 3.58
这个口算稍微需要一点点技巧。你可以想象成358块钱,要找给别人3块5毛8。先给3块,还剩355。再给5毛,还剩354.5。最后给8分,从最后的5毛里出,还剩4毛2。
所以,答案是 354.42。
你看看,整个过程,我们几乎没动笔,大脑里就像放电影一样,几个简单的画面闪过,答案就自己跳出来了。没有复杂的进位,没有令人头疼的对位,只有轻松愉快的变形和简化。
这就是数学的魅力,不是吗?它不只是关于数字的加加减减,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型。从“硬算”到“巧算”的这个过程,其实就是一次思维的跃迁。
硬算,是典型的“线性思维”或者叫“直球思维”。 问题是A,我就用解决A的标准流程去走,不管这个流程有多绕、多累。
而巧算,则是“结构化思维”或者叫“系统化思维”。 我不急着动手,我先观察问题A的结构。我发现A里面有个关键部件“99”,这个部件很不稳定,可以被轻松地拆解和重组成“100-1”。而“100”这个数字,是我们的好朋友,它有非常优秀的计算属性(移动小数点就行)。于是,我通过改造问题的结构,把它变成了一个对我们来说极其友好的新问题。
这背后,是一种“凑整”的思想,一种“化繁为简”的智慧。
说白了,这种思维方式,远比“3.58乘99等于354.42”这个答案本身,要重要一百倍。
我们的人生中,会遇到无数个“3.58乘99”。
比如,你的老板让你去完成一个极其繁琐的任务,需要联系99个不同部门的人。你是选择一个一个去死磕,发99封邮件,打99个电话?还是先思考一下,能不能把这99个人拉一个群,或者找到一个能协调这99个部门的关键人物,通过他(100)来解决问题,然后再处理那个别的一两个(-1)特殊情况?
再比如,你要去一个地方,导航显示开车要99分钟,路况复杂,红绿灯多。你是选择一头扎进去,跟着导航死磕?还是先看看地图,发现旁边有条高速公路,虽然要多开几公里(付出一点成本),但可能只需要开60分钟,省时又省心?这就是把“99”变成“100-1”的思路。
很多时候,那个看似最直接的路径,反而是最累、最笨拙的。学会退一步,观察一下问题的全貌,看看有没有可以“凑整”的地方,有没有可以利用的“杠杆”,这才是真正的高手。
从3.58乘99等于几这个问题,我们得到的最终答案是354.42。但这个数字,你可能明天就忘了。
可那种“把99看成100-1”的灵光一闪,那种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能力,会像一把思维的瑞士军刀,陪你走很远很远。它会让你在面对混乱和繁琐时,多一份从容和洞察。
所以,下次当有人再问你类似的问题,你大可以先云淡风轻地告诉他答案是 354.42,然后,看着他惊讶的表情,慢慢地、带着一点点小得意地,把这个关于“100-1”的故事讲给他听。
相信我,那一刻,你分享的,将不仅仅是一个数学题的解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