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7.68乘18等于几?手把手拆解,从笔算到心算,彻底搞懂!


答案是 678.24

干脆利落。如果你只是来找这个数字的,那么,恭喜你,你已经得到了。可以关掉页面了。

但如果你和我一样,觉得一个数学题,答案只是终点,而沿途的风景——那些思考的过程,那些“原来如此”的瞬间——才是真正迷人的地方,那请留步。今天,咱们不只是要解出这道题,更要把它“玩”透,从最笨拙的办法,到那种可以在朋友面前不经意间露一手的“骚操作”,咱们都走一遍。

最老实巴交的办法:列竖式

这法子,就像是学走路,虽然慢,但每一步都稳当。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,咱不能丢。

来,深吸一口气,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张稿纸,一支笔。

3 7 . 6 8
× 1 8


第一步,先把小数点这家伙,先假装看不见它,请它出去喝杯茶。我们心里默念,算的是3768乘以18。

然后,开始动真格的。用下面的8,去挨个“拜访”上面的3、7、6、8。

8 乘 8,等于 64。写下4,心里默默记一个6。
8 乘 6,等于 48。加上刚才心里记的那个6,就是54。写下4,心里记一个5。
8 乘 7,等于 56。加上心里的5,就是61。写下1,心里记一个6。
8 乘 3,等于 24。加上心里的6,就是30。好,第一行的战斗成果是 30144

别急,还没完。现在轮到下面的1(其实是10)出场了。

1 乘 8,等于 8。注意,这个8要写在第二行,并且要对准上面那个4(十位)。
1 乘 6,等于 6。
1 乘 7,等于 7。
1 乘 3,等于 3。
所以第二行的成果是 3768

最后一步,把这两行加起来。

3 0 1 4 4
+ 3 7 6 8


6 7 8 2 4

好了,现在可以把刚才请出去喝茶的小数点请回来了。当初在37.68里,小数点右边有两位,对吧?那就在我们的最终结果里,从右往左数两位,把小数点“啪”地一下点上去。

于是,678.24。就是它。

这个过程,是不是充满了仪式感?一笔一划,都是确定性,都是逻辑的链条。踏实。

聪明人的“懒”办法:拆分法

我一直觉得,真正的聪明,不是算得快,而是想得巧。硬碰硬是体力活,咱们来点脑力活。

方法一:把18掰开

18嘛,不就是10加8嘛。这个谁都会。所以,37.68 × 18 就等于 (37.68 × 10) + (37.68 × 8)

你看,一下子就从一个硬骨头,变成了两道送分题。

37.68 × 10 = 376.8。这个,简直是心算界的“你好”。
37.68 × 8 稍微要动动脑子。你可以继续拆:37 × 8 + 0.68 × 8。
37 × 8 = (40 – 3) × 8 = 320 – 24 = 296。
0.68 × 8 = (0.7 – 0.02) × 8 = 5.6 – 0.16 = 5.44。
所以,37.68 × 8 = 296 + 5.44 = 301.44

最后,把两部分加起来:376.8 + 301.44 = 678.24

是不是感觉脑子转起来了?这种“庖丁解牛”式的拆解,有一种掌控全局的快感。

方法二:换个思路,还是掰18

18,也可以看成是20减2。这个思路就更妙了。

所以,37.68 × 18 就等于 (37.68 × 20) – (37.68 × 2)

37.68 × 20?先把0放一边,37.68 × 2 = 75.36。再乘以10,就是 753.6
37.68 × 2 = 75.36。这个刚才已经算过了。

现在,做个减法:753.6 – 75.36 = 678.24

你看,同样是拆分,不同的路径,通往同一个罗马。这种感觉,就像你知道一条秘密小路,可以避开拥堵的大道,更快、更优雅地到达目的地。

养成大佬的直觉:估算法

在现实世界里,我们往往不需要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答案,而是一个“八九不离十”的感觉。这就是估算,是“数感”的体现。

37.68乘18,咱们怎么估?

把37.68看成 38,把18看成 20
那么,38 × 20 = 760。

一下子,你心里就有个谱了:最终答案,应该在760附近,但比它小一点。因为我们把两个数都往大了估。

或者,再粗暴一点,把37.68看成 40,18看成 20
40 × 20 = 800。这个误差就大了点,但也能给你一个大致的量级。

这个能力有什么用?太有用了!

它能让你在超市里快速计算总价,能让你在看财报时迅速发现异常数据,更重要的是,它能帮你检验你用笔算或计算器得出的结果。如果你辛辛苦苦算出来一个67.824,或者6782.4,你的直觉会立刻跳出来报警:“嘿,哥们,不对劲!离咱们估的760差太远了!”

这就是数学的“第六感”。

数字背后的故事:为什么是37.68?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出题的人偏偏选了37.68这个有点古怪的数字?而不是37,或者37.5?

我盯着 37.68 这个数字,咂摸了半天,突然灵光一闪。

你知道圆周率π约等于3.14,对吧?
那12π呢?
12 × 3.14 = 37.68。

嘿!破案了!

37.68 这个数字,很可能就藏着一个圆。它可能是一个直径为12的圆的周长。

那么,我们的题目 37.68乘18等于几,瞬间就有了画面感!

想象一下,你是一个工程师,面前有18根巨大的圆形管道,每一根的直径都是12米。现在,你需要计算用铁皮把这18根管道的侧面都包裹起来,总共需要多长的铁皮(只算周长,不算高度)。

每一根管道的周长是 C = πd = 3.14 × 12 = 37.68 米。
18根管道,总长度就是 37.68 × 18 = 678.24 米。

你看,一个冰冷的乘法计算题,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具体、有应用场景的工程问题。数学不再是纸上的符号,它就是我们生活里要铺设的管道,要计算的物料,要解决的实际问题。

这种从抽象数字中发现具体联系的过程,对我来说,比得出答案本身还要有趣一万倍。

所以,回到最初的问题,“37.68乘18等于几?”

它等于 678.24

但它也等于一次严谨的逻辑推理,一次聪明的思维体操,一次培养数学直觉的练习,甚至,它还可能是一段关于18根大管道的故事。

下次,当你再碰到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乘法题,别急着按下计算器。跟它玩一会儿,拆解它,估算它,琢磨它背后的故事。你会发现,那个写在等号右边的最终答案,其实只是这场精彩智力冒险的纪念品而已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