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除以 4 余数是 1。
为什么呢?让我们用几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:
1. 简单的除法定义:
余数是除法运算中“剩余”的部分。当我们尝试将 1 分成 4 份时,发现 1 比 4 小,不够分。所以,我们什么也分不到(商是 0),而原来的 1 仍然剩下,这就是余数。 你可以想象你只有一个苹果,想分给四个人,没人能得到整个苹果,苹果依旧在你手里。
2. 数学表达式:
任何除法都可以表示成:
被除数 = 除数 × 商 + 余数
在这个问题中:
1 = 4 × 商 + 余数
为了使等式成立,商必须是 0,因为如果商是 1 或更大的数,4 × 商 就会大于 1。 这样,等式变为:
1 = 4 × 0 + 余数
1 = 0 + 余数
所以,余数 = 1
3. 日常生活类比:
-
金钱: 你只有 1 元钱,想买 4 元钱的冰淇淋。你能买多少个冰淇淋? 0 个。 还剩多少钱? 1 元。
-
分组: 你有一个小朋友,要将他分成 4 组。你能组成完整的组吗? 不能。还剩多少个小朋友? 1 个。
4. 编程角度:
在很多编程语言中,求余数的操作符是 %
。 例如,在 Python 中,1 % 4
的结果就是 1
。 这是一种直接获得余数的方式。 解释器直接按照除法规则计算并将余数返回。
总结:
无论从基本的除法概念,数学表达式,日常生活例子,还是编程角度来看,1 除以 4 都不能得到一个整数商,而余数始终是 1。 简而言之,由于1 比 4 小,4 不能完全“进入” 1,所以 1 自身就成了余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