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产加费用等于什么


资产 + 费用 = 什么?

答案:资产 + 费用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 收入

简单来说,这体现了会计恒等式,或者说会计等式。 我们通常熟悉的版本是: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,但它其实是更完整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。为了更彻底地理解,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入手:

1. 会计恒等式的根基:权责发生制

理解“资产 + 费用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 收入” 的关键,在于理解权责发生制。

  • 资产: 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、预期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。可以是现金、应收账款、存货、固定资产等等。
  • 负债: 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、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。例如应付账款、借款。
  • 所有者权益(或股东权益): 是企业资产在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。
  • 收入: 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、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。
  • 费用: 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,最终也会减少所有者权益。

2. 从会计等式到利润表:一个自然推导

利润表揭示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。 而利润的计算公式是:利润 = 收入 – 费用

将利润的公式移项,可得到: 收入 = 利润 + 费用

而利润本身会影响所有者权益。 想象一下,如果企业盈利,所有者权益会增加;如果亏损,所有者权益会减少。 这就意味着:

  • 期末所有者权益 = 期初所有者权益 + 净利润(或 – 净亏损)

所以,我们可以将净利润替换成 (收入 – 费用) ,公式变为:

  • 期末所有者权益 = 期初所有者权益 + (收入 – 费用)

将以上公式进行变形和扩展,你就可以得到:

  • 资产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(期初) + (收入 – 费用)
  • 资产 + 费用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(期初) + 收入

这正是我们想要的那个等式!

3. 一个形象的比喻:资金的来源与去向

  • 等式左边(资产+费用): 代表着资金的 去向,或者说,资金都用于什么地方。企业通过各种方式筹集来的资金(来源),最终都以资产的形式存在,或者用于发生各项费用。
  • 等式右边(负债+所有者权益+收入): 代表着资金的 来源。 企业的资金要么来源于借款(负债),要么来源于股东的投资(所有者权益),要么来源于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(收入)。

4. 举个栗子(例子)

假设一家新成立的小公司:

  • 初始投资: 股东投资100,000元(现金),那么资产(现金)= 100,000,所有者权益 = 100,000。
  • 借款: 公司向银行贷款50,000元,那么资产(现金)增加到150,000,负债增加到50,000,所有者权益还是100,000。 公式依然成立:150,000 = 50,000 + 100,000
  • 购买设备: 公司用50,000元购买设备,那么资产(现金)减少到100,000,资产(设备)增加到50,000。 资产总额不变(150,000)。
  • 发生费用: 支付租金10,000元,费用增加10,000元。 此时:资产(现金+设备)140,000 + 费用10,000 = 负债50,000 + 所有者权益 100,000 + 0 (假设还没有收入)
  • 获得收入: 公司提供服务,获得收入20,000元,那么资产(现金)增加到160,000,所有者权益不变,收入增加到20,000元。 此时: 资产 (现金+设备) 160,000 + 费用 10,000 = 负债 50,000 + 所有者权益 100,000 + 收入 20,000。

5. 总结:

“资产 + 费用 = 负债 + 所有者权益 + 收入” 这个等式是会计学最基础,也是最重要的公式之一。它清晰地展示了企业资产的来源以及资金的运用情况。 理解这个等式,才能更好地理解财务报表,分析企业经营状况,做出正确的决策。 不要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记忆,而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含义。 通过对权责发生制、利润表以及资金流向的理解,你就能真正掌握这个重要的会计概念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