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1 + (-1) = -2
好的,我们来细细分解一下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从不同的角度把它讲透。
1. 直观理解:欠债叠加
想象一下你欠了别人1块钱,然后又欠了别人1块钱,那么你总共欠了别人多少钱?当然是2块钱。这里的“欠”就是负数的意思,所以负一加负一就是欠一加欠一,总共欠两块,也就是负二。
2. 数轴模型:向左移动
画一条数轴,以0为中心,正数在右,负数在左。
- 首先,找到-1的位置,它在0的左边一个单位。
- 然后,再加上-1,意味着从-1的位置再次向左移动一个单位。
- 最终,你会到达-2的位置。
因此,-1 + (-1) = -2。
3. 整数加法规则:同号相加,取相同符号
这是更正式的数学规则。当两个负数相加时,实际上是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,然后取负号。
- -1的绝对值是1 (| -1 | = 1)。
- 将两个绝对值相加:1 + 1 = 2。
- 由于两个数都是负数,结果取负号:-2。
4. 代数思维:结合律的应用
虽然这里不直接用到结合律,但是可以强调加法运算的一些基本性质:
-1 + (-1) 可以简单看作两个 -1 相加。 这种加法是可以直接运算的,不需要考虑结合律。
5. 日常生活例子:温度变化
假设现在的温度是零下1度(-1℃),如果温度再下降1度(-1℃),那么现在的温度是多少?答案是零下2度(-2℃)。
6. 计算机角度:二进制补码
在计算机中,负数通常用二进制补码表示。 虽然理解二进制补码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,但可以简单说明一下:计算机通过特定方式表示负数,然后直接进行加法运算,得到的结果仍然是正确的负数。这从底层保证了数学运算的正确性。
总结:
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-1 + (-1) 的结果都是 -2。 从直观的欠债例子,到数轴模型,再到数学规则和日常生活应用,都指向了同一个答案。 这个简单的例子也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和一致性,不同角度的理解最终殊途同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