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


5050

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题,它蕴含着数学之美,也承载着历史的回响。答案是5050,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答案背后的故事和方法。

方法一:高斯速算法 – 优雅的对称

相传,小学时的高斯被老师要求计算从1加到100。当其他孩子还在埋头苦算时,高斯发现了其中的规律:

  • 1 + 100 = 101
  • 2 + 99 = 101
  • 3 + 98 = 101
  • 50 + 51 = 101

他注意到,将首尾两两相加,每次的结果都是101。总共有50对这样的数字。因此,总和就是 50 * 101 = 5050。

这种方法巧妙地利用了对称性,避免了繁琐的逐个相加,展现了数学思维的简洁和高效。

方法二: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– 普适的公式

这道题本质上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。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保持不变的数列 (在这个例子中,差值为1)。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:

S = (n/2) * (a1 + an)

其中:

  • S = 数列的和
  • n = 数列中项的个数
  • a1 = 数列的第一项
  • an = 数列的最后一项

对于从1加到100:

  • n = 100
  • a1 = 1
  • an = 100

所以,S = (100/2) * (1 + 100) = 50 * 101 = 5050

这个公式不仅适用于从1加到100,还适用于任何等差数列的求和,是一种更具普适性的方法。

方法三:编程实现 – 计算机的效率

如果让你用计算机解决这个问题,你可以使用循环语句:

“`python
sum = 0
for i in range(1, 101):
sum += i

print(sum) # 输出 5050
“`

这段简单的Python代码通过循环遍历1到100的每一个数字,并将它们累加到变量sum中,最终得到结果。 这展示了计算机解决重复性、大规模计算的强大能力。

方法四:数学归纳法 – 严谨的证明

虽然计算出了结果,但我们如何确定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呢? 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:

  1. 基础情况: 当 n = 1 时,1 = (1 * (1 + 1)) / 2 = 1。公式成立。
  2. 归纳假设: 假设当 n = k 时,1 + 2 + … + k = (k * (k + 1)) / 2 成立。
  3. 归纳步骤: 当 n = k + 1 时,我们要证明 1 + 2 + … + k + (k + 1) = ((k + 1) * (k + 2)) / 2 成立。

    左边 = (1 + 2 + … + k) + (k + 1)
    = (k * (k + 1)) / 2 + (k + 1) (根据归纳假设)
    = (k * (k + 1) + 2 * (k + 1)) / 2
    = ((k + 1) * (k + 2)) / 2
    = 右边

因此,当 n = k + 1 时,公式也成立。

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,公式对于所有正整数 n 都成立。

总结:

从1加到100等于5050。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,每一种方法都体现了不同的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。 高斯的巧妙观察、等差数列公式的普适性、计算机的计算效率以及数学归纳法的严谨证明,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数学的魅力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