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减1的2次方等于多少


(x – 1)² 等于多少?这是一个看似简单,实则蕴含着数学多种理解方式的问题。 让我们用不同的视角来剖析它,保证你彻底理解!

1. 最直接的展开法 (代数视角):

这是最基础,也是最常用的方法。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:(a – b)² = a² – 2ab + b² 将(x – 1)² 展开。

将 x 看作 a,1 看作 b,那么:

(x – 1)² = x² – 2 * x * 1 + 1² = x² – 2x + 1

所以,(x – 1)² 的最终结果就是 x² – 2x + 1。

2. 分配律的运用 (乘法本质):

理解乘法的本质,就是累加。我们可以把 (x – 1)² 看作 (x – 1) * (x – 1)。 接着,运用分配律:

(x – 1) * (x – 1) = x * (x – 1) – 1 * (x – 1) = x² – x – x + 1 = x² – 2x + 1

殊途同归,我们再次得到 x² – 2x + 1。

3. 几何意义 (图形视角):

将 (x – 1)² 想象成一个边长为 (x – 1) 的正方形的面积。

  • 首先,设想一个边长为 x 的大正方形,其面积为 x²。
  • 然后,从大正方形的左边和上边各切掉宽度为 1 的长条。
  • 被切掉的长条面积分别为 x * 1 = x,两个就是 2x。
  • 但是,在切掉两个长条后,我们切掉了一块 1 * 1 的小正方形两次,所以需要加回来一次。这块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1² = 1。

因此,最终的面积 (x – 1)² 就是 x² – 2x + 1。这种方式更加直观,便于理解。

4. 函数视角 (函数图像):

将 y = (x – 1)² 看作一个二次函数。

  • 这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。
  • 它的顶点是 (1, 0),这意味着当 x = 1 时,y 的值最小,为 0。
  • 抛物线关于直线 x = 1 对称。

通过函数图像,我们可以看出 (x – 1)² 的值始终大于等于 0,并且随着 x 远离 1,它的值会越来越大。

5. 特殊值代入验证 (检验方法):

为了验证我们计算的正确性,我们可以代入几个特殊的 x 值进行验证:

  • 如果 x = 0, 那么 (0 – 1)² = (-1)² = 1。 同时, 0² – 2*0 + 1 = 1。 结果一致。
  • 如果 x = 1, 那么 (1 – 1)² = 0² = 0。 同时, 1² – 2*1 + 1 = 0。 结果一致。
  • 如果 x = 2, 那么 (2 – 1)² = 1² = 1。 同时, 2² – 2*2 + 1 = 1。 结果一致。

通过代入特殊值,我们更有信心确认 x² – 2x + 1 是正确的答案。

总结:

无论你采用哪种方法,(x – 1)² 的结果都是 x² – 2x + 1。 关键在于理解背后的原理,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解方式。 希望以上多角度的讲解,能让你对这个问题有更透彻的理解。
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